当前位置:> 教育基地
吉林省教育基地简介-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发布时间: 2023-07-04

充分发挥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铸魂育人作用

把基地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吉林省关工委

编者按: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延边、通化、吉林、长春、白城、四平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9个展馆或遗址被中国关工委批准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为向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铸魂育人教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展馆、遗址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将青少年代入特定的情境、感同身受,教育效果倍增。

七、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使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奋和鼓舞。2007年8月29日,王大珩、丁衡高、周炳琨、母国光四位光学专家致函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的建议》。获得批复后,几经角逐,这座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最终落户长春。在国家发改委、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领导亲切关怀下,在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相关单位全力推动下,王家琪院士、姜会林院士带领光学领域众多老专家、老教师组成技术专家组,全面负责场馆的技术指导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2月26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通过国家发改委项目验收,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光科馆”)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光学专业科技馆,是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委托长春理工大学代管。

馆内设有奇妙之光、千年光辉、神州光华、光的探索、光的时代、光彩世界、光的未来7个常规展厅,1座4D影院,1个光学图书馆,1个光学实验室, 1个创新工坊,1个制作工作室,1个多功能厅,以及自主研发的1套流动光科馆展品、1套光学乐器和2辆光学科普大篷车,展览教育用房面积9031平方米。

光科馆现有职工6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3人,本科学历职工14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0人;并全员为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同时还持续培养了大批从小学、中学至大学不同阶段的科普志愿者,拓展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开馆至今累计参观总量超过140万人次,年平均参观量近30万人次,最高单日参观量超过7000人次。每年的开放时间超过250天,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光科馆主题为“科技之光·引领未来”,具有光学知识普及教育、光学发展史展示、光学科技成果展示、光学科技合作交流职能,系统展示了我国光学科技发展史以及光学科技事业发展成就,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光学领域科学家矢志报国、勇攀科技高峰的感人事迹,是吉林省内建国以来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1.展现中国光学科技发展历史。

光科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展示我国光学科技发展史,为此,在展馆建设之初便专门设置了“千年光辉”和“神州光华”展厅。“千年光辉”以介绍古代光学发展史为主;“神州光华”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光学成果为代表,主要展示建国以来我国光学领域的发展成就。

“神州光华”展示面积448平方米,设有33个展项,主色调为金黄色,象征着神州大地,锦绣河山,成就辉煌,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在以王大珩院士、徐叙瑢院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照相机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均在长春诞生,创造了10余项“中国第一”,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内一片空白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光学领域两院院士生平事迹介绍是展厅重要展示内容之一,参观者可以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充分了解光学大家们的艰辛奋斗历程和对国家科技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弘扬科学家精神。

自开馆以来,光科馆致力于记录光学历史、普及光学知识、展示光学成就、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2020年4月,光科馆被评为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月被命名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馆在建党百年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庆祝活动。科技辅导员利用《神州光华》展厅院士墙展示资源开展《科学家精神》定期专题讲解,向大家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先生为报效祖国毅然放弃国外博士学位的人生选择的伟大事迹及王老对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八大件一个汤”展项前,辅导员详细介绍了背后的故事。这里不仅有王大珩的贡献,更蕴含着钱三强、龚祖同、黄兰友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努力与心血。《科学家精神》讲解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与欢迎,很多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纷纷向我馆预约《科学家精神》专题讲解,以此为主题到我馆现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仅2020年7月间,《科学家精神》专题讲解40余场,接待观众3000余人,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3.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光科馆努力探索和实践多种科普教育形式,科普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科学课堂精益求精。光科馆秉承“光·无限可能”的教育理念,在深入研讨光学科普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光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开发了3D打印、激光雕刻等特色课程,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活动内容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光学原理,激发探索光学科技奥秘的兴趣。

二是主题活动特色鲜明。为探索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教育模式,光科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主题活动。结合各个节假日的特色及客流情况开展“光学小达人”和“展项大解密”等主题的节庆活动。2019年国庆期间,全国首创的OMI(Optical Musical Instruments)光学乐队完成首演,为公众带来美轮美奂的声光体验。

暑期系列体验活动“小小讲解员”暑期体验营累计培训、选拔近百名小讲解员,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现场讲解500余场,为孩子提供了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孩子们在讲解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OMI乐队是我馆独有的优势科普资源,为庆祝建党百年,我馆推出激光乐队(OMI乐队)红歌联奏“百年真理求索路,科技之光颂党恩”表演项目,开创红歌演奏的全新形式,让红歌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线上线下联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中线上直播单场峰值流量最高达到5752人,累计获得点赞量3.5万次;为增强科普趣味性,我馆独立排演《钢铁侠的激光武器》和《新白雪公主传奇》2部科普剧,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与国庆节期间进行循环表演,深受小朋友喜爱;推出“互动求证脱口秀——是真的吗?”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普及光学知识,激发群众思考,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三是流动科普成绩斐然。2018年,我馆建成光学科普大篷车一辆,随车20余件展品均为自主研发。自建成以来,光学科普大篷车累计行程超过15000公里,行程覆盖吉林、北京、河南、黑龙江。将光学科普教育送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累计受众超过2万人。“流光‘益’彩”主题流动光学馆巡展8站,跨湖北、云南两省2500多公里,累计接待44137人次,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光学科普资源不足现状,促进我国科普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馆与云南省科技馆联合推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光学科技成就展》流动科普活动已展出4站,历时1年时间,每站展出时间超过2个月,将科普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推动少数民族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4.打造专业性强的科普教育团队。

2019年,我馆副馆长石晓光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推荐,受聘为第六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及领域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红外辐射与探测技术,并以石晓光副馆长为核心组建了一只具有较强光学展品研发能力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负责开发优秀光学科普展品,推动和拓展本专业领域的科普工作。2019年6月,作为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石馆长赴延吉市开展科普教育指导活动,受到当地企业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馆内科技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多次获得省级讲解大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在“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取得优秀奖。“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中光学科技馆的激光乐器表演视频最终入围决赛。

5.搭建多种科普传播平台。

光科馆十分注重新媒体建设工作,已建成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阵地,定时推送高质量光学科普文章,面向全年龄段人群普及光学知识。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光科馆在新媒体平台推出《今日之光》《光学人物》《光学成就》专栏,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推文近1300篇,粉丝总量8200余人,图文阅读总量约50万次。官方微博累计发布微博1196篇,粉丝数量3400余人。抖音新媒体平台更新视频内容58条,累计播放量超94万次。与传统媒体互动频频,与省内收视率较高的《第1播报》《守望都市》《城市速递》等多家媒体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也成为省内多家媒体的取景地。

经过不断地拼搏奋斗,光科馆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场馆运行平稳,科普教育能力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断凸显。未来光科馆将充分整合馆内党史、国史教育资源,弘扬光学专家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多渠道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光学科普服务前提下,继续为公众讲好光学科技报国故事,普及光学最新科技成就,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积极贡献!